蕁麻疹

蕁麻疹,俗稱風團風疹塊,有的地區叫鬼風疙瘩,中醫稱㾦㿔(拼音:pēilěi),是一種皮膚過敏。症狀是局部皮膚忽然成塊地紅腫,發癢,幾小時後消退,不留痕迹。常常復發。藥物、寄生蟲、血清、細菌感染、食物、接觸刺激性物質等都能引起這種病。

蕁麻疹成因

蕁麻疹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常見原因之一是身體對某些外來物質或刺激產生過敏反應,例如:昆蟲叮咬,或因冷、熱、因風、日光等的物理性刺激,花粉、蕁麻等植物性刺激,進食魚、蝦、蟹等「發物」,注射血清、青黴素等藥物,病灶感染或腸寄生蟲感 染產生的毒性物質刺激等。也有因營養不良或腦力消耗過度影響身體對某些人體不能合成的胺基酸的吸收與代謝從而導致抵抗力降低有關。引起蕁麻疹的過敏原非常 的多,如花粉、灰塵、蟲咬、毛髮及皮屑或黴菌等都。治療急性蕁麻疹,西醫就是用抗組織胺或是類固醇。中醫治療就是利用疏風清熱的方法消退風疹塊,幫助腫塊消退。有些蕁麻疹的發生與過敏原是沒有關係的,如在運動、流汗、高溫的環境、情緒緊張、洗熱水澡時出現的蕁麻疹,這些稱為膽素型蕁麻疹 (Cholinergic Urticaria),或合併有焦慮症的人身上出現,成因與控制身體血壓與心跳等功能的神經系統釋放出來的某些化學物質有關。

蕁麻疹症狀

開始時全身各處皮膚出現紅色斑點,多集中在面部,腿部與手臂。然後紅點形成凸起的疹塊,面積逐漸加大,或者連成一片,一般都伴有劇烈的癢感。若用指甲抓撓 會在指甲經過的地方形成條狀突起紅斑,與周圍疹塊相連。瘙癢一般持續一個小時左右,一般數個小時後紅腫才基本消退,有些甚至長達24小時,然後會自行消 退。此後會在身體的另一部位或面部上再次出現類似的風團。

中醫稱之為風疹塊或癮疹,來得快去得快的,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皮膚腫脹是因為血管突然擴張,組織液滲透加上發炎所造成的,所以又稱為「神經血管性水腫」,常見於嘴唇、眼皮和手腳掌。

蕁麻疹治療

西醫對於蕁麻疹的治療,是以抗組織胺或腎上腺素為主,具有短期治標的速效,但對於反復發作,特別是病程超過六週以上的慢性蕁麻疹患者,總是倍覺難纏。

中醫則是重視辨證論治,必須根據體質的偏頗與障礙加以矯正。此外,根據現代研究,中草藥也有不少具有抗過敏的藥物,如荊芥、防風、蒼耳子、苦參、地膚子、白鮮皮、紫草..等都有抑制組織胺釋放的作用,可降低過敏反應的強度,都是目前治療蕁麻疹的首選藥物;要是有貧血傾向或血路循環欠佳者,可加當歸、丹參等活血養血藥物,有降低血管通透性及抗組織胺等作用;如果常常口乾口苦,火氣大的,可加黃芩等清熱解毒藥,有抗乙醯膽鹼作用並能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萬一晚上搔抓,癢得睡不著的,可加茯神、遠志、酸棗仁等鎮靜 安神寧心的藥物,有調節神經系統,抑制和維持乙醯膽鹼的正常釋放。

飲食及注意事項

蕁麻疹患者的飲食,舉凡竹筍、芒果、茄子、蝦、蟹,及辣椒、酒等刺激性食物都應避免。同時要減少不必要的藥物或注射,身體有任何感染病兆應及早診治。穿著 應以寬鬆吸汗為原則,不要穿緊身衣,不要穿毛料、尼龍的衣物;洗澡水不要太熱,睡覺時不要蓋太厚的棉被,避免激烈多汗的運動;不要戴項鍊,若留長髮則應紮 起來。萬一發作了,儘量不要搔抓疹子,因為愈抓會愈大片,使症狀更加惡化,應以拍打或冰敷來暫時緩解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