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症狀

吃抗組織胺、減敏藥物或者是噴類固醇,您不怕越來越嚴重或者造成藥物的反撲嗎?

中醫在過敏疾病治療上的優勢

傳統中醫藥在歷經數千年的傳承,近年來雖然受到西方醫學的衝擊,但是仍然能夠屹立不搖,原因即是在現行西方醫學治療仍有許多盲點,中國醫藥卻能適時補足西方醫學的不足,在強大的西風 入侵下中醫藥仍然能夠享有一片天空,實在是有原因的。在臨床的眾多疾病中,中醫藥治療免疫異常相關疾病有不錯之成效,此優勢,是中醫藥能夠有機會立足國際醫療領域的機會。臨床上與人體免疫異常相關的疾病相當多,包括有: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腫瘤及不明原因的過敏。這些疾病在現行西方醫學臨床上,有些僅能靠類固醇來治療,有些則無適當藥物可以治療,相對之下,中醫藥對上述諸病的治療就顯得游刃有餘。

治療過敏要有免疫的觀念

古代中醫雖然沒有直接提及 「免疫」一詞,但是從中醫的基本理論仍然可以發現當中醫提及正氣與邪氣之爭的行為,事實上就是體內免疫機能正在發揮功能對抗外來入侵的病源,同樣的東西, 只是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及闡述。近年來,許多內經研究學者認為中醫免疫與肺、脾、腎三者有密切關聯,而三者之中又以腎為根本,因為腎氣能激發人體的生理活 動,維持人體的生長及發育,且五臟六腑之氣也仰賴著腎氣的資助,如果腎氣充足則人體生理功能正常,免疫力充足則不易生病,或是有病源入侵,但是在短時間內 即易被消滅,而縮短發病的時間及嚴重度,然而如果腎氣不足或人體因免疫機能不足,容易為病源入侵造成疾病的發生。

過敏可視為免疫的發育不全

過敏性體質的人約佔人口的百 分之卄,過敏與遺傳有很大的關係,調查家族史,常會發現有父母遺傳或隔代遺傳現象,當父母一方有過敏性體質時,他們的下一代罹患過敏性疾病的大約有二分之 一的機會;若父母皆有過敏性體質時,他們的小孩罹患過敏性疾病可達百分之九十以上。過敏性疾病之初次發作,常發生於嬰、幼兒期間感冒之後,原因是過敏的發 作與抵抗力有很大的關連,亦有在生產或者開刀手術之後,亦有住在陰冷潮濕之環境,如坑洞、碉堡之中或者怕熱貪涼過食冷飲皆免疫力降低而得者。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皆是過敏性體質的表現。實際病例中常有兼見兩種過敏以上的情形。

過敏就是機體過度敏感的反應

有過敏性體質患者,往往對過 敏物質如過敏性食物、化妝品、人造纖維、肥皂、動物羽毛、寒冷、風、熱、日光等發生過敏。此外,內在因素如精神因素、內分泌失調、代謝障礙、消化不良、各 種感染性疾病也與發病有關。患嬰兒異位性濕疹的小兒往往腹瀉遷延,或易患哮喘性支氣管炎反覆不癒,此類患兒常同時有胃腸道及呼吸過敏。近年認為嬰兒濕疹即 是異位性皮炎的嬰兒期。嬰兒濕疹對食物過敏常見,如對雞蛋、牛奶、魚、蝦等過敏。

最新的研究顯示:大氣污染會影響人體的免疫機能,在中醫裡表現為“衛氣”虛,就是防禦外敵的能力下降了。這種“衛氣”虛的人,體內的抗體是增高,身體因此處於高敏狀態,過去可以和平共處的某些物質,在這些過敏人身上就成了“過敏原”,引起過敏了。

如果長期服用對免疫系統效果有限的抗組織胺、類固醇或減敏藥物,恐引發藥物過敏和反撲的現象,正確的治療方式應依據個人病狀和體質的差異,提供不同強化免疫力的治療。

中醫崇尚預防醫學,自古即有「上醫治未病」之說,所以治病注重調養。對於疾病的治療有 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冬病夏治」,認為一些在冬季較嚴重的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等,若能利用夏季緩解時期,積極調養,改善體質,來年冬季發病將更為減輕。夏季是能量充足,萬物滋長的季節,也是調養體質的 好時節。鼻過敏者若能把握時機,化危機為轉機,必能遠離病魔的糾纏。

西醫治療過敏一般是給予抗組織胺、類固醇或減敏藥物,但如果長期服用對免疫系統效果有限的抗組織胺、類固醇或減敏藥物,恐引發藥物過敏和反撲的現象,正確的治療方式應依據個人病狀和體質的差異,提供不同強化免疫力的治療。

中醫是非常反對使用抗組織胺的,我們打噴嚏是一種體內寒氣排除到體外的動作,簡言之, 這也是一種簡訊,提醒我們身體寒氣已經危害到身體了,其實大家可以實驗一下,你打噴嚏都不要管它,自己也會停,不會打到死。也就是說使用抗組織胺是一種掩耳盜鈴的方式,所以為何吃抗組織胺不容易好,只是單純消耗身體的陽氣而 已。

中醫將過敏分三大類:肺氣虛、肺脾氣虛和腎氣虛。肺脾腎這三個臟器基本上被視為與人體的水分調節有關,例如過敏性鼻炎病人容易打噴嚏、流鼻水,古人認為因為三臟功能運作不正常,造成水分堆積,就會引發鼻子過敏症狀。如果發現同時過敏,而且還有食慾不佳的問題,那就是肺脾氣虛。得同時照顧脾胃,讓食慾變好。但如果沒有腸胃問題,就屬於單純的肺氣虛。

過敏性鼻炎一直是惱人的疾病,中醫認為鼻炎多與肺脾腎的病變有關,需要從此三臟來論治,主要是驅除外邪侵襲,加強內臟功能。通常會採用中藥佐以針灸予以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中醫可根據個人體質與發作情形選用方劑,如荊防敗毒散、消風散、當歸拈痛湯、龍膽瀉肝湯、溫清飲、當歸飲等。針灸也有很好的效果,常用風池、曲池、血海、公孫、築賓、足三裡、太衝等穴。

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所以過敏的人通常也會有便秘的情況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