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累了嗎?慢性疲勞綜合症

慢性疲勞綜合症是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於1988年正式命名,主要特徵為患者持續半年以上處於極度疲勞的狀況,臥床休息也沒有明顯的緩解,平均活動量可比健康的人減少一半以上,同時有咽痛、肌肉關節疼痛、淋巴結腫大等類似感冒的症狀、頭痛、睡眠障礙、短期記憶力、集中注意力下降、心煩、焦慮、心情鬱悶、情緒低落等,神經精神症狀也可同時出現。
如懷疑自己患有慢性疲勞綜合症時,需接受醫生的詳細診斷,選擇某些常規或特殊檢查,以便排除因其他疾病引起的類似症狀,如消耗性疾病、貧血、自身免疫疾病、 細菌感染和內分泌疾病等,因為此病同時影響患者的精神狀況,所以應進行精神狀況檢查及神經心理學評估,才可確定這些症狀是否與精神性疾病有關。
慢性疲勞綜合症的發病情況
據查閱文獻,美國調查顯示慢性疲勞綜合症的患病率,會從每10萬人有1,775人增加至每10萬人有6,321人。在日本,每年約有1萬多人因過度疲勞而猝死。英國的調查亦顯示約有20%的男性和25%的女性經常感到疲勞,其中約1/4可能患上慢性疲勞綜合症。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於2004年3至5月訪問了1,013名20至50歲人士,出現疲勞現象的人佔57.7%,而當中6.4%已患上慢性疲勞綜合症,從受訪者的職業分析中,以工程師發病率最高;教育程度方面,則以碩士學位者患病率較高。
許多研究指出精神壓力大、腦力和體力的過度勞累、睡眠不足、營養不良、煙酒過度、不良生活習慣、人際關係緊張、精神刺激與心理因素、以及環境因素如天氣悶熱、環境污染、噪音騷擾、環境擠擁、空氣不流通等與慢性疲勞綜合症有關。因此美國疾病控制中心預測,慢性疲勞綜合症將成為21世紀影響人類健康的一個主要問題。
中醫對慢性疲勞綜合症的分類
從中醫學角度看,慢性疲勞綜合症是由於稟賦不足、過度勞累、精神緊張、飲食不節等原因造成,可以分為以下6 種類型:
- 肝鬱脾虛型:神疲乏力,竄痛不適,抑鬱寡歡或急躁易怒,記憶減退,睡眠不實,大便溏稀。
- 心脾兩虛型:精神疲倦,心悸健忘,胸悶氣短,多夢易醒,面色無華。
- 肝腎不足型:形體虛弱,潮熱盜汗,心煩易怒,口乾咽痛,淋巴結腫痛,大便乾結,遺精早洩,月經不調。
- 脾腎陽虛型:精神萎靡,腰膝冷痛,困倦嗜睡,畏寒肢冷,食少便溏,或遺精陽痿,性欲減退。
- 心肺氣虛型: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自汗,食後困倦多寐,頭暈健忘,身體發熱,勞累後發生或加重。
- 正虛外感型:發熱,怕冷,咽癢不適或略有疼痛,頭痛,肌肉關節酸痛,淋巴結腫痛。
中醫對慢性疲勞綜合症候群的治療
針灸
中醫根據慢性疲勞綜合症的臨床表現歸屬為「虛勞」、「鬱證」、 「痹症」等不同範疇。其病位涉及五臟,尤以肝、脾、腎為主。基本病機可概括為虛與鬱,即臟腑虧虛,氣血陰陽失調,氣虛血瘀。故此,治療應以補氣行氣、活血 化瘀為主。針灸是根據中醫經絡理論,通過刺激穴位,有行氣活血、疏通經脈、調理臟腑氣血的作用,亦可緩解疲勞、頭痛、肌肉關節疼痛等症狀。
皇家中醫以針灸配合中藥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無西藥的後遺症,如果您常感覺疲乏無力持續半年以上,活動量減少一半以上,且有咽痛,肌肉關節疼痛等類似感冒症狀,請立即與我們聯絡,皇家中醫將為您做詳細的診斷,解決您的困擾。
選用的穴位有五臟背腧穴、百會、印堂、膻中、氣海、血海、膈俞、關元、足三里、三陰交等,也可根據辨證而配用其他穴位,例如:肝鬱脾虛型,可選脾俞、太 沖、 陽陵泉;心脾兩虛型,可選心俞、脾俞、神門、內關;肝腎不足型,可選腎俞、關元、太溪、照海。脾腎陽虛型,可選命門、大赫、氣海、關元,針刺或大劑量施 灸;心肺氣虛型,可選中府、膻中、氣海;正虛外感型,可選風池、足三里、大椎。
中藥
臨床常用的藥物有:人參、黃耆、黨參、五味子、甘草、白朮等,主要作用機理為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具有強壯人體和抗衰老作用。熟地、何首烏、枸杞子、白芍等除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抗疲勞外,還具滋陰養血的作用。另外,阿膠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能改善人體內鈣的平衡,促進肌細胞的再生,具有降低氧耗、耐疲勞、抗衰老等作用,並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亦是很好的一味藥物。